銀發經濟的風終于吹到了玩具圈。作為銀發經濟的細分領域之一,老年玩具逐漸走進大眾視野。回彈健身球、手腕球、多彩復原滾珠等成為近年來淘寶上熱賣的老年玩具。過去一年來,淘寶上適老玩具搜索量同比增長121%,成交量同比增長超過70%。
不過,這個頗具潛力的市場在高速發展的同時,也出現一些難點和痛點。如何讓老人真正實現“老有所玩”?
老年玩具成銀發市場新寵
九連環、魯班鎖、指尖陀螺……近日,南京消費者王茵在電商平臺為父母選購了幾款益智類老年玩具:“父母都退休了,買了讓他們平時玩玩,可以預防認知衰退,也可以娛樂解悶。”
在部分養老院或養老服務機構,能夠鍛煉老年人大腦、身體機能的老年玩具被大量應用。在青島市市北區遼西社區養老服務站內,護理員拿出色彩鮮艷的積木。“我需要方形的紅色積木,您能幫我找出來嗎?”在護理員的耐心引導下,老人緩慢卻準確地拿到了指定的積木。
淘寶玩具潮玩行業團隊透露,今年以來,平臺上涌現出了更多生產自義烏、澄海、汕頭的老年玩具商家,逐步發展成為規模產業。基于行業判斷以及平臺商品增長的趨勢,淘寶將建立“適老玩具”的全新類目,并進行單獨扶持與精準運營。初步測算,適老玩具新類目建成后,將至少覆蓋超2萬個商品新類目的建設與運營。
玩具市場規模的持續擴張,也吸引著眾多企業競相布局老年玩具業務,搶占藍海市場的先機。在浙江云和,不少木制玩具企業紛紛轉型開辟新賽道,探索“木玩+老年健康服務”融合發展新模式,延伸老年康養與木玩的智趣產業鏈,開拓海外銀發經濟市場。目前,云和木制玩具企業已系統開發1000余款老年益智木玩產品。浙江米米智康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馬達飛介紹:“今年一季度,我們的老年產品銷售額同比增長50%,其中不少出口到了國外。”
玩具也需要“適老化”
電商平臺上,打著“老年玩具”標簽的產品可謂五花八門。鄭州市民謝勝利說,幾個月前買了一些老年玩具給父親試試,但很快就被閑置在陽臺:“老人覺得這些玩具是給孩子玩的。”謝勝利道出了老年玩具市場目前的“尷尬”:產品沒有經過“適老化改造”,老人的實際使用效果不理想。
打開淘寶店,不少貼上“老年玩具”標簽的商品與普通的兒童玩具并無二致,積木、拼圖、拔蘿卜記憶游戲棋等都被標注為“老年玩具”,或主打增強老人記憶力,或宣稱預防阿爾茨海默病。“無論是老人用還是孩子用,益智功能都是一樣的。”有商家解釋稱。
對此,有市民抱怨,換個“標簽”,兒童玩具就“變身”老年玩具。這些老年玩具并沒有根據老人的特點進行設計,以至于老人玩起來,要么就是嫌太小,要么就是覺得規則復雜,還有的運動幅度太大,老人使用存在一定危險。與此同時,老年玩具線下銷售渠道相對匱乏。商場內,玩具專柜幾乎被兒童產品占據。
專家認為,這類場景,反映出老年玩具市場供需兩端的結構性失衡。“很多商家只考慮老年玩具能否順利銷售,并未在生產端對玩具進行適老化改造和應用測試。”“老有所玩”品牌創始人宋德龍建議,應通過一套專門的教學方法教會老人怎么玩玩具,同時讓老年人對玩具游戲產生興趣。
如何助推行業破局
行業如何破局?宋德龍認為,應廣泛調動社會各方面資源,多方面普及老年玩具游戲,比如把企業銷售人員培養成老年玩具游戲師等。
上海社會科學院城市與人口發展研究所副所長、上海市老年學學會副會長周海旺表示,老年玩具的功能設計應滿足老人健康養生、體能鍛煉、智能化生活等需求,在保障安全性的前提下,為有共同愛好的老年群體提供社交互動的場景與渠道。
國家開放大學出版傳媒集團董事長馮立國建議,應建立“產品+服務”模式,聯合社區開展體驗活動,降低老年玩具使用門檻,同步通過短視頻等媒介,推動家庭場景消費。
多地已在探索建設老年玩具樂園、老年游戲樂園,以便對接老年人的需求,滿足老年人的娛樂需要。北京市通州區社會工作者聯合會老年社會工作部推出“老有所玩:探索社區養老和基層治理新模式”,在全國社區普及推廣“老年游戲室‘五個一工程’”,同步編訂了老年游戲標準化手冊,培養并組建多支老年游戲指導師專業隊伍。
AI技術的普及,或將為行業帶來新的突破口。老牌玩具制造企業實豐文化(002862)表示,正在加大開發力度,擴大AI玩具適用的年齡層,將產品矩陣進一步拓展至成年人、老年人也可使用的AI陪伴產品。
來源:江蘇經濟報